仙人球致蜂蜂
从成都出发时,只是单纯地想去西藏,跟朋友借了背包和冲锋衣,打算从川藏线搭车去拉萨,之后坐火车回成都,半个多月就可以还她。结果到了拉萨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走完进藏的四条线,绕了半个中国。也许这就是搭车旅行和雪域高原的魅力吧,充满挑战,更充满惊喜,让人欲罢不能。
在蚂蜂窝里陆续发完了“搭车旅行那些事儿”系列游记,很多蜂蜂在回复和私信里咨询搭车的各种问题,抱歉未能逐一仔细回复。带着这样的遗憾,我以和同伴在藏区搭车的经验整理出《搭车去西藏》攻略,希望能够对搭车的朋友有所帮助。相信很快蜂窝里会出现更多精彩的搭车故事。
中国“搭车客”
最经典的入门级搭车手势:竖起大拇指拦车!
谷岳说:“我一直崇拜美国作家克鲁亚克的《在路上》,书中描写一群年轻人搭车旅行,横穿美国大陆,那种在路上只依靠陌生人的信任和帮助,是一种很愉快的体验。”你不知道会搭上什么样的车,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但是这或许就是搭车旅行的魅力,让你期待未所期待的。<详细>
搭车去西藏
仙人球:等车无聊时,给一路陪伴我们的背包也合个影
2011年6月至8月,作为间隔年的结尾,89年的东北姑娘仙人球开始一场计划外的长途旅行:川藏北线进藏,青藏线出藏,环青海湖骑行,路过敦煌,穿越新疆,新藏线再度进藏,阿里转神山,经滇藏线出藏,回到做了三个月义工的大理和双廊。13000公里,她搭乘了57辆顺风车。
在进藏路上,她与同伴拦过数百辆车,用过各种姿势,搭过货车,大客车,面包车,遇到过好心的山西车主,热情的西瓜摊主,好奇的父子,只能依靠手势沟通的藏民。旅行让她褪去城市里的矜持与防备,只是享受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真诚的沟通。 她始终记得在泸定登吧客栈的一句话:“任何用来换取谈资的旅行,都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除了尘埃,而尘埃终将被滚桶式的生活所洗涤。 ”
结束了搭车旅行,她回到北京,将这段经历整理成《搭车去西藏》攻略,如何搭车?搭什么车?怎么搭车?四条进藏线难度如何?种种问题,她均在攻略里一一解答,希望能帮助那些和她一样有搭车梦想的人。因为搭车的不可预知性,所以难有一本攻略可以完全准确地安排你的每一段行程。《搭车去西藏》重在分享搭车中的各种经验及可能性,鼓励想要搭车的人勇敢上路。下载攻略>>
搭车旅行那些事儿
仙人球:赠予同伴的《搭车去柏林》,我在扉页写下的字
“搭车客”一词最早源于国外,hitchhiker,意为搭顺风车的旅行者。上世纪20年代已有关于搭车客最早的记录,而真正的兴起源自于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美国人要通过搭便车穿州过省到其他城市寻找工作,到1950年,美国有一半的州通过了法律支持人民用竖起大拇指来进行搭车的活动。从此搭车客在欧美国家逐渐兴起。
今天,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搭车已不再那么风靡,但仍有这样一群人,通过搭车体验旅途中人与人的温情与浪漫,和前方的不可预知。
2010年,纪录片《搭车去柏林》走红,一批中国年轻人开始他们的搭车旅行,尤以搭车进藏最为常见。由于火车和飞机进藏相对容易实现,而骑行与徒步又相对较难实现,许多有“公路情结”的人选择了搭车进藏。既可以节省成本,又能有独特的体验。每一段短暂的搭车旅行所带来的惊喜、刺激和感动,都是一个小故事,与陌生人之间的相处,让人与人的交互变得更加简单,也更接近旅行的本质。搭车旅行那些人和事儿,也因此变得生动,成为旅行中最值得回味的记忆。<详细>
我就要去旅行
贱公子:蓝天,草原,是搭车路上最常见的风景
在搭车的时候,司机问得最多的就是:“小伙子,你出来多久了?”他也不记得自己究竟出来多久了,从拿到毕业证的那天晚上就踏上旅程了。赶着暑期客流高峰,绿皮火车把他带到丽江,带入另一段外人看起来癫狂的生活轨迹。贱公子搭车走中国由此开始。
从丽江大理,再到拉萨,他搭车旅行,停下来时做义工,偶尔写点稿子赚钱。旅行于他而言,是一种戒不掉的瘾。不断地迷失,不断地探索。旅途中的悲喜,眼见的幸福和苦难,让他对生活开始有全新的理解。搭车走过大半个中国之后,他说这是一次失败的远行,因为距离他梦想中的流浪还相差甚远,所以,只是旅行。
他以连载日记的方式记录他搭车旅行中的奇闻趣事,那些幸运和惊险,那些让他恍惚以为自己仍在路上的片段。<详细>
下载《搭车去西藏》攻略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