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 怎样才能让身体Hold住?
朝圣的游客
31岁的上海女孩金玲穿越新藏线时去世,这让许多向往西藏这片净土的游人在憧憬美景的同时又对可怕的高原反应望而生畏。那么,怎样才能尽快适应西藏这片圣洁美丽的雪域高原?小编找到诸多驴友的经验谈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感冒要了她的命 女孩穿越新藏线时去世
拉萨,是上海女孩金玲这次新藏线旅行的终点,她约好了驴友在此会合,即将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埃及。但就在3天前,在距拉萨1000多公里外的阿里地区普兰县,她不幸去世。
网友和驴友一起接力把她护送到了拉萨,并资助其父母乘飞机赶赴拉萨与她“相见”。金玲在拉萨的几个朋友还买了蛋糕去殡仪馆为她过31岁的生日。
在朋友眼里,1981年出生的金玲善良、乐观、胆子大,喜欢自由。大家喜欢亲切地叫她“胖子”。在金玲的微博里,她简介自己是无所事事、自娱自乐、自我安慰的女青年。两年前,喜欢旅行的金玲辞了工作,成了背包客。
去年8月,金玲走川藏线第一次去了高原,之后又去了尼泊尔和印度。今年8月,她再次向高原出发,并和上次认识的朋友约好,在拉萨见面,然后经尼泊尔一起去埃及。这次他们选择的是新藏线,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比其他三条入藏线路的海拔都要高,并且从喀喇昆仑到西藏阿里地区的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左右,路经死人沟等骇人听闻的无人区,因此也就成了很多挑战者最想跨越的路线。
据金玲的微博,今年10月7日,她到达新疆喀什,度过一段快乐时光,并在一家青年旅社结识另外3名驴友,随后4人结伴上路,欲经新藏线到拉萨。
10月17日夜里,金玲在微博中写,“姐姐我,10月21日生日哦,那天可能会在拉萨。”谁知,这竟是她微博上最后的留言。当天夜里,他们一行人到扎达县时,金玲就感觉不适,并且咳嗽了一整夜,当时她以为自己只是咽喉炎。
10月18日,金玲一行清早便上路,这一天的海拔路程基本都在4500-5400米之间,路面颠簸得七零八落,用金玲队友“龙小虎”的话说就是“车在路面上飞,我们便在车里面飞”。下午,金玲开始发烧,同行的驴友将她送到医院,配了药、打了退烧针,医生让她晚上留在医院观察。但金玲不愿意,说自己感觉好些,还是回旅店休息。
10月19日一早,金玲一行4人又上路了。但金玲的状态非常差,队友们只好一直给她吸氧。当车开过普兰县一个边防站两三公里后,金玲体力不支晕厥,不久开始口吐白沫。队友只好让司机调头回边防站求救,边防站的战士马上给她急救,但由于医疗设备有限,金玲最终没能挽回生命。
【常识】
怎样判断是否出现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便属于高原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1.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2.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3.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五类人群不宜进藏
西藏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曾经去过西藏的游先生感慨,“高原反应是说来就来的,主要是到了世界最高县城、平均海拔4200米的理塘后,头疼欲裂,整夜睡不着觉。后来第二天就好了。”游先生说,他们的高原反应不严重,不像有些游客走几步就呕吐不止,非要吸氧。让他奇怪的是,他们有反应,但13岁的女儿反而还好,后来藏医说小孩子适应能力强,反应不大,青壮年反应多一些。
对于西藏游,部分专家均表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进藏前最好做个体检,患重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体温不稳定的人,病愈之前不要进藏。
宜昌市一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井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李明均认为,去西藏前让医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生理医疗评估,看有无疾病或某些隐匿性内脏疾患。如有的人心肺功能不全,平时无不适,进入高原后可能因体能剧耗或处于极限,诱发心绞痛等险情,“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老年人建议不要去西藏。”
宜昌市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赵明栋也表示,中度以上阻塞性肺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各种血液病和脑血管病,糖尿病未获控制,癔病、癫病者,曾确诊患过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也不宜去西藏。
【攻略】
西藏旅游 这些装备不能少
背包:越“少”越好
在够用的前提下,在西藏旅行携带的行李背包越少越好。一般45升以下的背包就足以应付,如果参与一些野外徒步野营活动的,那么一大一小两个背包也就足够。
服装:越“暖”越好
因为西藏气温很低,昼夜温差很大,所以羽绒服和保暖的绒衣必不可少。
如果去西藏徒步或登山,应该准备一套排汗内衣。在野外,有汗粘在身上是很麻烦的,而且它会迅速带走身上的热量,十分危险。另外,全身的装备都应具备防水性质。
睡袋:越“精”越好
要买80%以上绒的,压缩后体积比大瓶可乐大不了多少。
鞋:首选登山鞋
去旅行当然需要一双好鞋,尤其是在西藏,最佳选择是硬底高帮的登山鞋,不容易进沙石,过泥泞地不易脱落,隔水和保暖也比较好。同时建议带一双拖鞋,在浴室里用。
太阳镜:不仅仅是酷
强烈的紫外线和冰雪反射都容易损伤眼睛,所以一副好的太阳镜十分必要。
防晒霜:避免脱皮必用
高原空气稀薄,太阳直射。防晒霜可以避免被晒得脱皮。
旅行水壶:生命之源
西藏的水很纯净,有的可以直接饮用。高原上往往几十公里无人烟,经常有上顿没下顿,所以随身带个水壶很有用。
地图指南针:护身符
万一迷路,它能指引前进方向。
罐装氧气:标准配置
高原反应的基本成因就是缺氧,还是带上两罐罐装氧气保险。
药品:一样也别落下
外伤用的云南白药、正红花油、创可贴、红药水;喉咙用的草珊瑚含片;清热消炎的板蓝根冲剂;消炎的头孢、氧氟沙星;胃肠药氟哌酸、藿香正气水、泻痢停、黄连素以及感冒药、头痛药等。(宗和)
【链接】
到达高原 这些问题要注意
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严重的会有头痛、全身肌肉痛、失眠等症状。但这种反应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1-3天后,上述症状都会好转或消失。反应缓解之后,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安全。
症状不严重最好别吸氧
人们常常用吸氧来缓解不适。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这样便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所以,如果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特别是在静处时较轻微,就最好不要吸氧,这样会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别暴饮暴食 勿吸烟饮酒
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不能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
多吃蔬菜 大量饮水
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物质,要大量饮水,越多越好,只要能承受。
不可急行 不能跑步
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也不能跑步,更不能做体力劳动,最好能用半天时间完全静养休息,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觉。这一条要从一进高原就开始做,很多人刚到高原没有什么反应,就自以为是,结果晚上出现症状,这时后悔就晚了。
多穿衣物 防止受凉
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原温差特别大,很容易着凉并感冒,这时要切记,宁可热一点,不可冷一点,多穿衣服。
循序渐进 行程宽松
进入高原后,最好先到低海拨的地方,再到高海拨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适应高原气候。旅途安排尽量轻松,行程适当宽松。
选好宾馆 身心放松
尽量选择条件好一点的宾馆入住,使自己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很舒适的休息,这样可以从心理上及生理上得到放松,有利于克服高原反应。另外,睡眠时尽量开窗,让空气流通,并尽量靠近窗户睡觉。
高原反应 及早治疗
一旦发生高原反应也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程度而有针对性地治疗。如果反应较轻,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会好转或消失;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就要到医院进行治疗,输液、吃药、吸氧等;如果实在受不了高原反应的折磨,只好乘最早的航班返回内地了,一般情况可以立即得到缓解。(天涯)
201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