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海拔3650多米。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曾经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滩,后来为了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就用山羊背土填埋卧塘,寺庙建好后,前来传教的僧人和朝佛的人日益增多,围绕大昭寺的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逐渐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当松赞干布在红山上扩建布达拉宫后,一座高原圣城就此形成。继而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推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6——9月份为多雨时节,冬春干燥多大风,日温差大。高原古城拉萨的大气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因而才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成为中国污染最少、环境最好的城市。
摘自《坐着火车去西藏》陈旸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7月48.00元